國民教育︱TOPick新聞協辦可立中學初中國情教育講座 從歷史講述中港關係3000年
發布時間: 2024/03/18 19:04
最後更新: 2024/04/17 11:45
為了加深學生對國情和國家安全的認識,《香港經濟日報》早前為可立中學(嗇色園主辦)舉辦針對中一至中三學生的國情教育講座,邀請國史教育中心(香港)行政總監邱國光博士,以《不廢江河萬古流:中港關係三千年》為題,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到近代史,深入淺出講述香港與祖國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香港雖然在世界地圖甚至中國地圖上都是彈丸之地,但香港的發展史自古以來在中國歷史上不可忽略。邱國光博士講解既風趣又幽默,他首先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歷史文物入手,包括屯門、大嶼山出土的陶罐、石矛等,證明香港早於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的活動。
邱博士在講解文物時,也從歷史文物的角度證明香港自古已經與中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邱博士以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屋為例子,從陶屋的構造講解「家」字的起源,而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屋與廣州漢墓出土陶屋「巧合地」相同;另外,李鄭屋漢墓的墓磚上刻有「番禺大治歷」、「大吉番禺」等字樣,墓磚上幾何圖案和動物花紋與在內地漢墓發現的字體和紋飾相似,也有力地印證香港與廣東嶺南文化同根同源,更說明香港九龍一帶自漢朝時已屬於南海郡番禺縣管轄。
及至唐宋時期,除了耳熟能詳的宋皇台講述宋帝流亡到香港的歷史外,邱博士更以新界五大氏族,從生活化方面向同學講述香港與祖國源遠流長的關係。他指,新界五大氏族包括錦田鄧氏、新田文氏、上水廖氏、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,他們都在北宋期間移居香港現時的新界定居,其中文氏據說更是南宋名將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後裔。邱博士也提到,文天祥筆下《過零丁洋》中體積「惶恐灘」之地,與香港現今的龍鼓灘是否關聯,更留待同學自行考究。
香港在歷史上確實租借給英國,但香港與祖國仍然是密不可分的關係,邱博士最後提到國父孫中山先生,他先後就讀於拔萃書室,中央書院(現今皇仁書院)、香港西醫書院求學,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孕育於香港,中國近代革命的事業也與香港息息相關。邱博士最後向同學總結表示,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歷史的發展,香港自古以來與祖國是密不可分,血濃於水,並不會因曾經被租借給英國而割捨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